2014年1月1日是世界商业航空诞生100周年纪念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邀请各界人士参与系列庆祝活动,并就“为了让未来100年航空变得更重要,我们应该做什么”进行了讨论。
民航从最初开创到今天已经变成一支全球性的重要力量。1914年1月1日,4个有远见的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定期民用航班的飞行。据IATA统计,100年后的今天,民航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每天平均有800万人次在飞行。2013 年全球空中旅客人数达31亿,第一次超过30亿大关。2014年预计将达到33亿,相当于世界人口的44%。
——每年通过空中运输的货物约有5000万吨,平均每天14万吨。这些货物的价值达到6.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货物贸易总值的35%。
——航空支撑5700万个工作岗位,在经济活动中产生2.2万亿美元。航空产业54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贡献,如果按GDP国家排名,航空可以排在第19位。
今年还是人类驾驶飞机中途不着陆首次飞越大西洋95周年。1919年6月14日,两个英国人——飞行员约翰?阿尔科克和领航员阿瑟?布朗驾驶改装的维克斯公司“维米”轰炸机,从芬兰的圣约翰斯向东飞越大西洋,16小时27分钟之后,他们在爱尔兰克里夫登湾着陆,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中途不着陆飞越大西洋。
他们的成功,虽然只能算是一次冒险和试验,远不是建立大规模现代商业航线的开端,但却向世人证明飞机作为长途运输工具的巨大潜力和优势,为世界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飞越大西洋已经从早期的冒险活动变为十分普通的日常旅行。到1958年年底,飞越北大西洋的旅客达120万人次,第一次超过了从海上跨洋旅行的人数。2007年,有42.5万个航班跨大西洋飞行,相当于每天有1164个航班飞越大西洋。2010年,仅北美与欧洲之间最繁忙的20条航线万人次,其中最繁忙的前三条航线(纽约-伦敦、洛杉矶-伦敦和纽约-巴黎)每年旅客人数就达504万人次。
在固定翼飞机普及之前,飞艇一度是十分重要的空中交通工具。1909年,世界上第一家载客的航空公司“德拉格飞艇运输公司”(DELAG)在德国成立 。早期大部分飞行是空中观光飞行,从1910年到1914年,德拉格飞艇共飞行1500多艘次,运送34000名乘客,无一伤亡。其中,大部分乘客是免费的知名人士(皇室成员、军官、贵族、政府官员和商界要人),付费旅客只有10197人。
1919年,德国开始用 “博登湖”号飞艇在首都柏林和南部城市之间提供定期航班服务,当时从柏林到弗里德里希港只需4~9个小时,而坐火车则需要18~24个小时。由于政府担心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开辟跨洋空运会引发其他几个国家的反德情绪,所以直到1928年10月,“齐伯林”号飞艇才第一次由德国飞往纽约,途中经过直布罗陀、马德拉和百慕大。飞艇上带有37名机组人员、20名乘客和6.2万封信件,飞行111小时43分钟后安全抵达目的地。
20世纪30年代是飞艇的鼎盛时期,除德国外,英国政府也用R100飞艇提供客运服务,但当飞往印度的R101飞艇于1930年7月在法国坠毁之后,飞艇就停飞了。
1935年,德国开始使用速度更快、功率更大的“兴登堡”号飞艇。“兴登堡”号代表了当时世界飞艇技术的顶配水平。与波音747相比,该艇的长度是其3.5倍,直径是其6.5倍,可搭载75名旅客,航速130千米/小时,航时200小时。
“兴登堡”号共进行了63次商业飞行,其中37次横渡大西洋,总飞行时间达3088小时,运送旅客3060人次。遗憾的是,1937年5月6日,该艇从德国飞到美国新泽西州雷克赫斯特,就在即将被拉到系留塔之前,突然发生爆炸。飞艇里充填的是易燃的氢气,在不到1分钟时间里,号称“空中宫殿”的豪华飞艇在大火中化为一片废墟。艇上97人中36人死亡,成为当年最严重的空难之一。各国大型飞艇相继出事,加上飞机技术迅猛发展,使航空史上一度兴旺、辉煌的飞艇逐渐退出了民航领域。
飞机用于客运,始于一次大战后。战争刚结束时,大量的轰炸机被改装成客机,例如8座的“维米”商用飞机,在敞开的驾驶舱后面有封闭的客舱和柳条编成的座椅。
1919年6月25日,德国人容克斯研制的F13全金属运输机首次试飞,这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轻金属内部骨架的民用飞机,也能说是当时最先进的旅客机。
1925年,荷兰人安东尼?福克推出的F.7a/3m飞机开创了三发飞机设计的新潮流。在福克飞机的影响下,美国在1926年推出了一种全金属的三发“福特”14座客机。容克斯公司在1930年又推出了Ju52飞机。这种飞机采用首先在F13上使用的波纹形金属蒙皮,成为很多国家民航的首选机种。1931年,英国帝国航空公司启用了汉德利?佩季公司研制的HP-42飞机,这标志着双翼机在民航飞机设计中的终结。
20世纪20年代,欧洲在民用客机的发展中处于领头羊,但进入30年代后,世界航空发展的优势逐步落到美国人手中,并把这种优势地位从始至终保持到今天。
1931年,波音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民用飞机B247,由于它外形新颖,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被业界公认为第一种现代民航客机。B247载客10人,性能超过所有的竞争对手,于1933年2月首飞,3月就在联合航空公司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1933年夏天,B247创造了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只需19小时45分钟的飞行记录。
为与B247抗衡,另一家美国知名飞机制造商道格拉斯公司于1933年推出了DC-1,1934年推出加长型的DC-2,随后又开发了机身更宽、带卧铺的DC-3,从此拉开了波音和道格拉斯(后来的麦道公司)长达数十年的争斗。DC-3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性优良的客机,给世界民航业带来了一场革命。
为了夺回优势,1938年,波音推出了B307“同温层客机”。这是一种从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发展而来的客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带增压座舱的航线飞机。
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早期航空运输业大都局限于欧、美的大陆范围,海洋成为民航业发展的一大障碍。面对大海的阻隔,人类没有止步不前。20世纪30年代末,用飞机提供定期跨洋航班服务的条件逐渐成熟。1927年,曾独自飞越大西洋的林白担任美国泛美航空公司顾问,他力求在美、英两国航空公司之间达成一项飞越大西洋的通航协议。1936年1月,英美两国签署双边协议,协议规定:美国的泛美和英国的帝国两家航空公司能够正常的使用水上飞机提供跨越大西洋的航班服务。
水上飞机最大的优点是使用时不需专门的场地。英国帝国航空公司的“子母飞机”、德国道尼尔公司的Do-X飞机、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飞剪”号系列飞机,都是当时著名的水上飞机。
帝国航空公司与肖特飞机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子母飞机,即在大型船身式水上飞机的机背上驮一架小型装浮筒的水上飞机,当大飞机飞行到安全高度后,利用弹射装置使两架飞机分离,运载机返回,小飞机继续远程飞行。
Do-X水上飞机被认为是德国航空元老克劳德?道尼尔划时代的作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1929年10月,在Do-X水上飞机的第42次试飞中,共装载169人,起飞重量达44.768吨,在空中停留53分钟。1930年11月,道尼尔公司安排了一次巡回飞行,Do-X飞机从德国博登湖出发,于1931年8月抵达纽约,受到以胡佛总统为首的美国人的热烈欢迎。
“飞剪”号是美国当时唯一经营国际航线的泛美航空公司用于远程飞行的三种飞机——西科斯基公司38座的S-40、马丁公司M-130和波音公司B314的统称。在3架M-130中,有一架被命名为“中国飞剪号”(China Clipper),1935年11月22日,泛美公司第一次用它开辟了美国—菲律宾邮运航线。飞机从旧金山起飞后经过近6天时间(实际飞行时间59小时48分),先后在火奴鲁鲁、中途岛、威克岛和关岛降落4次,11月29日抵达目的地马尼拉,成为美国跨太平洋航运的开路先锋。
1939年夏天,美国泛美和英国帝国两家航空公司决定开辟跨洋定期航线。遗憾的是,战争将近,打乱了两家公司的计划。二战期间,特别是美国1941年底对轴心国宣战后,大西洋航线变得繁忙起来。此时的飞行多半用于满足军事需要,民航运输暂时退居次要地位。
...